<address id="ptdhv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ptdhv"></form>
      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ptdhv"><listing id="ptdhv"><meter id="ptdhv"></meter></listing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      環保設備產業網

        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資訊 > 市場分析 > 正文

                    環保產業的分化與并購態勢:大而牛與小而美

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04月03日 16:42  來源:生態資本論  人氣:20740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隨著行業并購加速,環保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。業內人士表示,近年來環保企業并購案例和規模都呈逐年上漲態勢,未來行業整合仍將保持增長。2017年,嶺南園林、啟迪桑德等多家環保公司參與過并購事件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3月1日,興業研究發布了2018年2月期(總第二期)興業綠色景氣指數(GPI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該指數由興業研究和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共同開發,基于對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客戶調研結果編制,并于每月1日發布,旨在全面、細致、系統地揭示綠色產業的發展現狀、研判產業熱點領域和發展趨勢、感知綠色產業發展中的痛點,為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析已經發布的兩期GPI指數可以發現,綠色產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間存在顯著而持續的分化:大企業景氣程度明顯好于小企業,并且表現出較強的投資或并購擴產的意向,預示著綠色環保產業結構重組還將繼續深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報告擬就此入手,探析環保產業及其子行業結構重組的動力、規律,以及未來趨勢和熱點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環保產業景氣度分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1月和2月的GPI分項指數均顯示,綠色環保企業中,規模較大的企業景氣程度明顯高于規模較小的企業,并且這種景氣程度的分化表現在訂單、生產、成本,和資金周轉等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大企業在政府合作項目占比方面,也顯現出明顯的優勢。GPI指數揭示了綠色環保產業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:龍頭企業獲得了大部分市場訂單,發展向好;而中小企業的經營則比較困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綠色環保產業的分化,也得到了市場數據的佐證。在A股35家環保板塊上市公司中,2017年年報披露總資產大于50億元的16家企業其總利潤與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5.3%和21.6%,而總資產小于50億的18家上市公司總利潤與歸母凈利潤的增速則分別僅為8.2%和10.7%,大小企業之間的業績表現差異巨大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綠色環保項目以公共項目為主,大企業在項目投標和資金方面的能力帶來了巨大的優勢。以PPP項目為代表,不論是綠色PPP項目還是其他PPP項目,均存在行業集中度高、國企及上市公司等大企業充分受益,中小企業、民營企業逐步邊緣化的態勢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生產經營狀況的顯著差異下,大企業普遍對未來有較好的預期,并表現出較高的新增投資和并購重組的擴產意愿,以滿足未來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,提升市場占有率。由此,帶來綠色環保產業結構重組的深化和加快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環保產業結構重組繼續深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環保產業的并購重組浪潮已經到來。據國內知名清潔技術咨詢機構宇墨咨詢(ÜMORConsulting)統計,我國環保產業并購潮于2013年啟動,并在2015年達到一個高位后,便持續處于活躍狀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,全國環保產業發生并購86起,涉及金額385億元。結合政策規劃、產業發展規律、市場需求特征,以及國際經驗,我們預計,未來我國環保產業并購重組潮還將繼續深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,從政策規劃的角度看,我國環保投入不斷增加,環保產業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在國家發改委、科技部、工信部和環保部2016年12月聯合發布的《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》中提出,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,在擴大產業規模、提升技術水平、優化市場環境的同時,還強調要提高產業集中度、增強產業競爭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此,規劃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集團,在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領域培育骨干企業100家以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盡管目前我國環保產業龍頭企業正在逐步形成,但目前環保上市公司中規模*大的企業其總資產也不足500億元,絕大部分企業規模小于100億。與全球環保產業巨頭動輒百億美元、歐元的規模相比,我國環保企業的規模增長尚有很大的差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次,從產業自身發展規律來看,環保產業也正在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,產業結構重組是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規律。十八大以來,綠色發展目標不斷加碼、企業環保標準頻頻提標、政策補貼集中發力、各地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加緊補欠賬,使得環保產業利潤增長,吸引了大量企業進入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據騰訊財經2015年的一項研究統計,國內環保企業數量在2005年到2014年之間翻了四番,從不足3千家增長至超過5萬家,其中注冊資金50萬元以下的企業超過70%,員工規模50人以下的更是超過90%,形成了小而散的格局。與歐美發達經濟體相比,我國環保產業集中度顯著較低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隨著我國環境保護欠賬逐漸補齊,環保投入也進入平臺期。統計數據顯示,我國污染治理投資在保持總體增長的同時,與當年GDP的比值在2012年后進入了一個平臺期。這意味著環保產業面臨從擴張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的轉型,產業內競爭日益激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者,從市場需求看,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正在從企業末端治理,向集中治理、公共服務,以及生態保護修復等綜合性治理轉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污水處理項目已不再是單純涉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,開始延伸到管網建設運營;部分水環境治理項目甚至包含污水處理、水系治理、環境修復等多個相關但完全不同的領域;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也大多需要同時承擔垃圾清運、轉運體系的建設和運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在客觀上提升了項目規模,同時也對企業業務領域和技術能力的綜合性、復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這樣的要求下,拓展業務領域、擴充技術儲備,就是成為龍頭企業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手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*后,從國際經驗看,市場化并購重組是環保產業發展成熟的必由之路,這在國際環保巨頭崛起的歷程中便可見一斑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國WastManagementInc.在上世紀70~90年代間完成了近140項收購,成為了北美*大的廢物管理公司;而緊隨其后的RepublicSrv.Inc.公司在1999~2000年間完成了超過160項收購,一躍成為行業第二;全球知名的法國水務公司蘇伊士環境(Suez)也是通過積極的并購,擴大業務規模并使業務遍及全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(完)
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同類資訊

                    VOC治理光解光觸媒廢氣凈化設備被廣泛應用2018年04月09日 13:43

                    南京市餐飲業環保專項整治標準2018年04月03日 16:42

                    130項 呂梁市2018年重點工程項目2018年04月03日 16:42

                    排污許可證不是發完就了事 一輪證后檢查迅速鋪2018年04月03日 16:42

                    河南南陽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(附項2018年04月03日 16:42

                    圣地亞哥安裝商用規模電池 每年可省近10萬美元2018年04月03日 16:42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亚洲第一区无码专区

        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ptdhv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ptdhv"></form>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ptdhv"><listing id="ptdhv"><meter id="ptdhv"></meter></listing></address>